<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北仑纪委
        仙居:水泥款闹出的"乌龙案"
        发布时间:2023-02-06 14:51:21  阅读次数:  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感谢巡察组帮我们查清事实,还我们清白!以后我们一定吸取教训,引以为鉴。”日前,仙居县白塔镇和塘村村两委干部集体来到巡察组驻点汇报问题整改情况,并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十五届仙居县委第一轮巡察说起。今年4月,仙居县委第四巡察组进驻白塔镇,对镇党委及所辖28个村社党组织开展政治巡察。一天,巡察组收到一通匿名电话,反映和塘村干部借水池修复工程名义虚报水泥款,侵占集体资金。

        根据信访反映内容,巡察组立即从台账资料入手,调阅了和塘村水池修复工程相关资料以及施工前后财务凭证,一共查到3张水池修复工程水泥款发票,分别为270包水泥7560元、176包水泥4928元、30包水泥840元。

        随后,巡察组前往和塘村实地走访,发现所修水池面积不大,周边村民对水泥用量也颇有争议。带着疑问,巡察组找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

        “你们村口水池修复用了多少水泥?”巡察组开门见山问道。

        “用了206包。”村党支部书记朱某回答道。

        “206包?”朱某的回答进一步暴露出水泥用量确有问题,巡察组追问,“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去年年底镇纪委就我们村水泥款的事情找过我,我后来仔细回忆过,也翻过财务凭证,确定是用了206包水泥,第一次用了176包,后来不够又买了30包。”

        “你看下,说的是不是这两张发票?”巡察组工作人员拿出对应的一张176包水泥和一张30包水泥发票问道。

        “是的。”

        “那这张270包水泥7560元发票是怎么回事?”

        朱某拿着发票,看了许久,支支吾吾说道:“这张发票上面的字是我签的,可是具体怎么回事,我想不起来了……”

        看来从朱某这里难以找到突破口。巡察组分头行动,一边向镇纪委了解前期调查情况,一边与其他村干部逐个谈话,同时重新调阅和塘村工程材料,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和塘村当时有东村自然村村口水池修复和下塘下自然村水利工程2个项目在同时施工。村出纳在支付水泥款时,错将下塘下自然村水利工程水泥款270包7560元记为东村自然村村口水池修复工程水泥款,导致东村自然村村口水池修复工程账面水泥用量虚增,造成村民信访。

        “这次的‘乌龙案’看起来是村出纳记错账,实质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树得不牢。如果一直拖着不查清楚,不给村民一个交代,极有可能变成失了民心的大问题。”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巡察组集中约谈和塘村两委,严肃指出问题,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和塘村两委按照整改要求,更正了财务凭证,召开了村务联席会议、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通报说明问题,努力降低影响,得到了村民谅解。

        “巡察工作就要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巡察巡出实情、察出病根、开出良方,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清廉村居建设提供巡察力量。”仙居县委巡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