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温暖与文明同行!98名“红马甲”地铁站14天的值守

        发表日期:2023-01-28 阅读次数:来源:新碶街道

        大包小包太多,有人帮忙搬至安检输送带;忘了戴口罩,有人提醒去哪儿买;下站后不知方向,有人当公交“百事通”……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或近郊出游,地铁是不少人的首选。如果你这些天途经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中河路站,会发现这里每天都有“红马甲”。

        这支由98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来自“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1月14日至1月27日,他们轮班值守,在这个你来我往的城市“窗口”,让温暖与文明同行。 

        中河路站位于北仑中心城区,是轨道交通1号线北仑段客流最大的站点。1月2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返程潮来了。四名志愿者早早就候在中河路站,每人一个点位,服务有需要的乘客。

        贺凯波所站的点位是入口道闸,从大年初三开始,他每天都在。当天上午,一名女子推着行李箱过来,双手还各提着一个袋子。贺凯波急迎了上去,说了一句“我来”,便把行李箱接过,搬上安检输送带。“谢谢啊!”进入道闸前,女子向他表达谢意。

        举手之劳的温暖,每天都在发生。回馈温暖的感谢,每天都能听到。

        “孩子马上要上高中了,学业为重,春节就没打算出游。既然没什么事,就选择做志愿服务了。”“红领之家”前期招募时,有98名志愿者报名,43岁的贺凯波是其中之一,他一口气报了7个班次,从大年初三到大年初七。他说,招募名额得靠“抢”,他只抢到了这几天的班次。

        一个班次两小时,时间不长,但并非只是站两小时那么简单。按“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军浩的说法,“被动服务,可以很轻松,但主动而为,很费眼睛。”

        这次的志愿服务,陈军浩带头连续11天“在岗”。这项服务,他也早已做出“门道”。志愿者分布在四个点位,入口道闸内外各两个。入口道闸外要有志愿者,是出于引导考虑,此外有些乘客拎的东西多,还可以帮一把;入口道闸内要有志愿者,是提醒老人和孩子乘坐无障碍电梯,以及确保扶梯上的安全。

        “我们已经排除过两起隐患。大年初一,一位女士乘坐扶梯时,行李箱不慎滚落下来,志愿者及时发现,按下紧急暂停按钮。还有一起是,有个妈妈带着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乘坐扶梯时脚扭了一下,快要往后倒下来时,我们也采取了紧急措施。”陈军浩所说的“主动而为,费眼睛”,原因就在于此。要眼观六路,察觉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排除,当然这样的紧急情况毕竟很少,更多的是一句提醒,一句回应,一次搭把手的相助。

        “哪些人有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来。提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赶路人,有可能会丢三落四;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或是老人带着孩子的,要关注他们乘坐电梯的安全问题;出站时东张西望的,有可能有问路或上洗手间的需求。”陈军浩告诉记者,像这两天天气晴好,很多乘客从宁波城区过来,大多是要前往九峰山景区,公共交通如何接驳,也被他们纳入志愿服务的“业务知识范畴”。    

        据悉,14天的志愿服务,是“红领之家”为这个春节“定制”的。而早在2016年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营起,逢周六,他们便在此服务。“这里是城市形象的小小‘窗口’,助力文明,我们责无旁贷。”陈军浩说。